首页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来源:网络整理   2019-07-24 15:28:39

  12月25日零时5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发射升空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王玉磊 摄

  此次发射

  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8年航天发射的

  收官之战!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2018年,大凉山腹地“菠萝沟”里17发火箭轰鸣,壮美飞天的背后,西昌航天人演绎了他们独有的故事,这是何种感人的一幕幕呢?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梦 想

2018年,是属于梦想的一年。当今年最后一发火箭拔地而起,发射场上欢声雷动。全年17发任务圆满成功,西昌航天人刷新了年发射记录,创造了中国奇迹。这是航天人的梦想。

这一年,西昌航天人托举嫦娥四号成功奔月,人类实现了探索月暗面的梦想。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11月1日晚,发射场上第一次响起了女性倒计时的声音,工程师张润红实现了成为全国首位女性01指挥员的梦想。那一刻,张润红的声音在颤抖。12载韶华,那些流在发射塔的汗水、深夜熬红的眼、电话那头孩子的思念……尽数化为飞天的动力。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张润红认真判读数据

  又是一次深夜发射,“点火”口令一下达,镜头立即切换,视频里一根手指稳稳按下点火按钮,火箭成功出塔。这根手指属于控制系统工程师何龙,一步步从普通岗位操作手走来,摸遍控制系统每一个岗位已是7年过去。系统内的其他单位多次向何龙抛出橄榄枝,他只说:“我还是想‘点火’”。今年,何龙还实现了另一个梦想,他和妻子有了爱情的结晶。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何龙仔细观察系统状态

  汗 水

这一年,驾驶员李明开车进场区的路上总想开慢一点。任务忙,站长午休多是在车上解决的,李明心疼站长,站长却不心疼自己。

超高密度任务期,发射场往往涉及三发甚至四发任务并行,调度员杨先德要负责协调场区各系统工作,起早贪黑熬得一双眼睛常年通红。即便这样,他还要加压加量学各系统资料。人问他是忙不够吗?杨先德答:“再忙忙得过站长?领导都在学,我哪儿偷得懒?懂得越多,才能把场区工作协调得越科学!”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杨先德认真核对工作计划

  今年17发任务星箭类型多,其中火箭涉及3种型号(7种构型),为适应不同型号任务需求,发射场前后共进行了8次塔架状态转换,其中5次重大状态转换。每次转换周期约15天,西昌航天人“5加2”、“白加黑”工作是常态,塔勤分队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安全带一栓,就在凌空几十米的摆杆上来回跑,要给百来米高、数千吨重的塔架“改头换面”,不出几身大汗搞不成。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塔勤分队吊装火箭

  摆杆操作手孙辉饭量变大了,直言:“累呀!可领导跟着爬上爬下都不说累,我也就不累了。吃饭长气力,多吃多干!”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孙辉维修塔上设备

  据不完全统计,食堂后勤人员平均每月要送1600份加班饭进场区;场区维护,机加工分队一年将近用了1吨焊条。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机加工分队实操作业

  冬季,为保障厂房温湿度达标,锅炉房岗位操作手平均每天要铲3吨煤;通信系统改造,岗位人员3个月铺设了2万余米网线;特燃化验分队平均每发任务要进行约40次化验,处理任务污水4千余立方米、常规燃料废液1000余升……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锅炉房操作手维修机器

  在发射场,有肯出汗的领导,就有不惜力的队伍。

坚 守

川西高原,天垂云阔,发射场周围除了山还是山。现今,航天人队伍里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超过20年的有20多人,超过10年的有200多人。

污水处理专业负责人谢宏伟是1999年来的发射场。3个月前,谢宏伟忽感视力急剧下降,检查后,医生说要进行手术。可谢宏伟回单位后却撒了谎,一头扎进任务里,光和大家抢活儿干。直到分队领导看出了“端倪”,谢宏伟才在分队领导的“强制”要求下,去成都做了手术。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谢宏伟和同事清理污水区

  再回单位刚好赶上嫦娥四号任务污水处理设备调试,谢宏伟又忙活起来。领导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样亮堂堂地干活儿不好呀,生病非得拖着。”谢宏伟难为地搓着手嘿嘿笑:“这不是怕再也看不见了,这摊活儿我得守着,能多干一点是一点嘛!”

加注分队的邹波记得很清楚,初到发射场执行第一发任务时,他的师父就指着两辆运输车“吓唬”他:“这两辆液氢槽车你可得保护好,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低温燃料极易燃易爆、常规燃料有剧毒,燃料加注危险,谁不知道呢?可总得有人守着加注岗位。邹波的师傅并没有唬住他,滚滚浓烟也没有吓退加注分队,有任务人人抢着上。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邹波有条不紊操作设备

#p#分页标题#e#

  为了确保能在燃料泄漏后的滚滚浓烟中处理险情,加注分队几乎人人都要练就蒙眼摸阀门的“绝活”。陈复忠是从“澳星保卫战”里走出来的老功臣,对于燃料加注他有着特殊的感情,老陈说:“从前苦时守、难时守、危时守,守了29年,现在时代更好了,更要时时守”。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陈复忠在指挥燃料加注

  心 跳

发射场上有这么一句深入人心的话:成功是差一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成功。17发任务连战连胜的背后,也有着令人心跳加速的时刻。

7月11日,上面级氧化剂连续加注8小时、加注量达千余公斤,某关键设备指示灯忽然熄灭,与此同时,加注系统某阀门异常关闭。操作手尘贺第一时间发现故障,燃料加注关键阶段,稍有差池,后果尘贺不敢去想。核实参数状态、关闭阀门、上报指挥员,尘贺沉着处置。待故障排除,加注完成已是10小时以后,尘贺并没有就此松下劲儿来。他与岗位人员一同推演分析,就此类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从容排故的背后,是汗水里累积的过硬本领,没有人天生强大,尘贺深谙此道。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尘贺核实参数状态

  工作时间长了,老操作手都有自己的“绝活”。10月25日,技术区火工品测试时,工程师刘国良发现测试参数异常,一双“火眼金睛”从60根插针中精确定位异常部位。可别小看一根小小的插针,如果故障未暴露,火箭上天后极有可能进入不了预定轨道。刘国良坦言:“不是什么超能力,干咱这行就得提着心、吊着胆,细中更细、精益求精。”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刘国良检查系统管路

  信 心

11月19日凌晨,北斗射前负2小时,初到发射场的苗继松跟着师傅在塔架上忙忙碌碌,这是他执行的第一发任务。低温燃料持续加注,师父问苗继松:“你不害怕吗?”苗继松翻开师傅的双想本:“您这工作预想,连每个插头怎么连、一根白布带怎么绑、一颗螺栓怎么拧,都写得一清二楚。大家干活儿也是,一个状态反复查、全方位多媒体记录,手里的规程都翻烂了边儿。我对咱航天人,有信心!”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塔勤人员吊装不同型号火箭

  嫦娥四号任务中,测发技师孙彦东带了3个徒弟。工作结束后,师徒4人关在了操作间,孙彦东给徒弟开起了“小灶”,一张小白板写写擦擦,就将方才工作中的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理顺过来。徒弟们也不好“打发”,你一个问题我一个疑惑又讨论开了,正巧被站长撞了个正着:“有好教的师傅,又有好学的徒弟,咱们的火箭何愁上不了天!”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孙彦东塔上授课

  日落西山时分,项目管理员秦亚磊总习惯泡一杯清茶提提神。今年发射场近50个课题项目,秦亚磊要负责统筹协调,每一个项目他都要及时跟进,一年到头忙得不可开交。秦亚磊深知航天发射要与时俱进,强化改革创新才能加倍积攒信心。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秦亚磊整理课题项目

  构建一流航天发射体系,打造一流科技人才方阵,40年风雨兼程,伴随着祖国强盛的步伐,西昌发射场在打造一流发射场、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7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圆满收官!

  ▲ 西昌卫星发射场全景

  2018年

  西昌航天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2019年

  西昌航天人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