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星应用别老盯着天上,市场化才是坦途

来源:斗室智库   2022-03-28 16:29:12

  马斯克的空间探索公司和星链计划,一下子把商业航天这个的概念炒作起来了。最早启动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一网”,运作运作,就出了问题,到达破产的边缘,于是印度和英国政府出手救了一把,又活过来了。即使星链计划,有人也在分析其投入产出,断言从长远发展而言,也是个入不敷出的怪胎。因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成功,让某些玩儿卫星概念的人们,欣喜若狂,但是从他们宣传全球卫星互联网可以代替地面网络的这些奇谈怪论中,可见其并非真正专家,而是商业航天的忽悠者。于是商业航天还没有成型,就已经泡沫化了。尤其是我们中国,设立的商业航天公司高达数十上百家,又创造了一个“全球第一”,而且都是制星造箭的,把眼睛都盯着天上,一时间卫星工厂就蹦出来好多家,有什么真正的市场需求吗?子虚乌有。曾几何时,我国到处建汽车制造厂,现在怎么样?不少的汽车工厂,都停工待料,产能过剩,大量的投入泡汤了。历史的教训不能反反复复发作,但是还是屡屡发生,因为许多地方急功近利,变成无知者无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真的有人信。这就是为什么经常需要提请注意吸取历史的教训!

  而现在把航天,特别是商业航天提到实际上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天上,这是一种误区,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尤其是让人们不分轻重缓急,用看不清、摸不着、缥缈遥远的未来作为赌注,去追求,去大干快上,这是一种误导,这是一种慷国家和人民之慨的不耻行为。卫星应用的重点是在用,特别是卫星导航,是可以考虑低轨星座,可以进行研发,但是当务之急是把现在的北斗/GNSS用足用好,在于推进规模应用与服务,大张旗鼓地把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工作做好。

卫1

  “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转折点,从以技术推广的“北斗+”,转折性地向深入到各行各业的业务系统中,“+北斗”成为一种广泛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高精度的时空信息,不仅仅是种基础、通用和关键,而且是无所不在的融合创新要素。北斗应用与服务产业,实质上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这一技术本身推进了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精度实时动态的室外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形成了新时空产业基础,而且是全球化的,但是有明显的局限性,需要解决泛在性和坚韧性问题;其次是卫星导航产业带动了关联产业发展,如智能手机中的导航定位授时功能,形成了多种新业态,电子信息终端的时空信息化,萌生了一系列关联产业新服务,如电话约车,彻底改变了出租车的扫马路接客方式,让司机与乘客智能化对接,还有快递业、无人系统业……;再有是利用高精度时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数字转型,这一层次是个重头戏,这是北斗新时空服务最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真正的终极用武之地,是通过中国(北斗)新时空服务,将高精度时空的科技武器,还给千行百业,还给千家万户,还给千千万万人民大众和干部们,在本行本业本职岗位上,在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大潮中,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激流涌进中,不断创新创业创造,不断前进,为强国复兴的第二个百年梦贡献力量。

  解决北斗产业深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推进市场全球化和服务产业化。与国际上的GNSS产业相比,我们在市场化方面,特别是市场全球化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北斗产业管理方面,我们存在着“九龙治水”的难题,难于实现协调一致的管理,条条块块分割,把许多资源和力量分散了,如把星基增强系统、RDSS、PPP等变成部门机构所有管理,相互制约扯皮,这些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是由市场去调节管理、协调配置,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商业化与公益性结合的市场化大平台,才能把多种多样的优质资源集中统一地用足用好。由于北斗系统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建设的,而系统的运营维护也是由专门的官方机构在负责,所以北斗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无需专门的基础设施运营商,而是需要强有力的提供时空信息、导航与位置信息的服务商,所以服务产业化是当前北斗产业的最为重要的任务,成立形成国家级的协调一致的服务商大平台,成为当务之急。该平台市场化公司担负着保障国家时空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的重大责职,又是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和室内外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龙头企业,还是应急救援、防灾减灾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预案预报的运营服务基础供应商,以及时空信息监测、控制、服务体系运营运维的支撑平台。北斗产业只有与市场无缝对接,才能让北斗这样的顶天系统,才能实现产业立地的愿景。总之,深化北斗产业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关键是推进市场全球化和服务产业化。

相关新闻